簡析
低溫恒溫槽的溫度測量周期與數據處理
低溫恒溫槽主要有三種循環方式:內循環,外循環,內外雙循環,內循環通常是指在控溫儀器內部進行的實驗。外循環通常是指在控溫儀器外部進行的實驗,控溫儀器是密閉的。內外雙循環,通常內外雙循環的控溫儀器是開口的,外接儀器和槽子都要參與循環。
低溫恒溫槽的溫控系統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低溫恒溫槽系統的穩定和溫控的精度,劣質溫控系統造成低溫恒溫槽的頻繁報警,甚至停機。所以只顧考慮價格,常常忽略了恒溫槽的重要部件,后造成的人力消耗、生產損失遠遠大于省卻的部分。
低溫恒溫槽溫度測量數據處理根據讀取的數據與測量器具的誤差修正值,來確定恒溫槽溫度的準確性與槽溫的波動范圍是否在規定的范圍之內,即:
恒溫槽實際溫度=測量器具的讀取(顯示)溫度+誤差修正值;
如果準確度(如25℃/37℃等)不符合要求,可根據測量結果對恒溫槽溫控器的參數進行更改,使槽溫符合要求;如果恒溫槽的波動范圍超出標準要求(如±0.05℃/±0.01℃等),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如調整室內環境溫度、調節恒溫槽溫控器的參數、調節冷源溫度等辦法來解決,如果仍然無法符合要求,需要找設備維修人員對恒溫槽進行檢修,直至符合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低溫恒溫槽溫度測量周期
每天上班后需對恒溫槽進行測量,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恒溫槽使用時每隔4小時測量一次,并填寫《恒溫槽溫度測量記錄表》,對于±0.01℃的恒溫槽(或有特殊要求的恒溫槽),還需將監控溫度的熱敏電阻器的阻值每2小時記錄一次。如在恒溫槽的使用過程中發現有異常情況,需立即對恒溫槽進行測量,保證溫度的準確性。
低溫恒溫槽溫度測量的操作、檢驗與監督恒溫槽溫度的測量由恒溫槽的使用者操作,工序檢驗員抽檢,每十天由技術部專職人員對恒溫槽的溫度進行一次監督性檢驗并記錄。達不到上述要求應盡速整改,必要時該恒溫槽生產出的產品應返工,對有關人員應作相應處理。